人间最美,不过自然。能看见满目新翠和花草树木所迸发的勃勃生机,我们不得不感谢基层护林员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的默默坚守。冬日的秦岭深处,天空就像染上蓝墨汁,白云飘在山顶上。山风吹过,树木发出沙沙声,绿意盎然。天然的氧吧,让人心旷神怡。
金少银是郧西县夹河镇陡岭子村的生态护林员,其实与他见面还挺难的,并不是因为他架子大或不愿接受采访,而是因为他几乎每天要巡山,清晨出门傍晚才回家,要提前“预约”才能见着。
在村干部的帮忙联系下,记者终于见到了金少银。年过半百的他,高高的个子,头戴一顶帽子,一手提着干粮袋,一手拿着镰刀向记者介绍到:“镰刀可以用来打露水、撵蛇虫。没有它,进山不安全!”
跟随金少银的步伐,记者登山查看他管辖的山林范围。山高林密,地势陡峭,这不正应了村名——陡岭子!采访中记者得知,陡岭子村有山林830公顷,其中金少银管辖的山林面积有233公顷,为看护好辖区内的这片“金山银山”,他在护林员岗位上已坚守了13年。
“这片林子大家分片巡逻,每月大概要走27次。”金少银说,平时还好,每到节日前后,祭祖的村民增多,防火任务也随之加重。
在大山里,烟是火警信号。只要人在村里,金少银看到哪里冒烟了,就立即放下手上的活儿,骑着电动叁轮车前去查看。“老刘,烧地边秸秆很危险,一不小心就会引发火灾,赶快灭了。”“小李,抽烟莫上山,上山莫带打火机!”只要发现群众在野外用火,金少银就及时劝阻。
当护林员除了要腿勤,更要嘴勤。金少银告诉记者:“要想防患于未然,必须让老百姓提高防火意识、保护意识,‘不能野外用火、不能盗伐树木、不能偷猎野生动物’,这些话常挂嘴边,说多了老百姓才能记下来。”
护林是个苦差事儿。13年来,金少银骑坏了两辆摩托车,摔跤、刮伤是常事,他的腿、脚、手臂上留下的大大小小伤疤,见证了他对大山的奉献。每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工资,还得用自己的车,稍不注意还可能受伤,有人说这份工作不划算。金少银却说:“都说山林草木是‘绿色银行’,我相信这片山林将来肯定也是笔大财富。”
夹河镇是汉江进入湖北后的重要口子镇,肩负着守护山林涵养水源、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责任。金少银深知,守护好山林不仅是为了保护美丽家园,更是为保证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作贡献。
“30年多年前,村里普遍砍树烧柴,树越砍越少,村里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差。如今,经过多年休养生息,树木好不容易长起来了,我们更应该守护好。我们要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,让青山常在、绿水长流。”从金少银的话中,可以看出他早已把山林当成了挚友,把草木当成了亲人。
2007年以来,在金少银和其他护林员的共同努力下,陡岭子村巡护区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火灾。默默无闻的护林员们,用脚步兑现了无声的誓言,用生命浇筑了绿色的丰碑,给人们留下了恒久的财富,他们亦是最可爱的人。(十堰日报记者 陈旭 姜琨 通讯员 余倩倩)